提到利物浦,很難不想到披頭四、港口、碼頭工人罷工、默西河(River Mersey)。
在英國的勞工運動史裡,利物浦是一個孕育重要勞工力量的工業城市,英國許多重要工會誕生於這裡。十七、十八世紀,這裡是買賣加勒比海奴隸的重要港口;許多原本要前往新大陸、準備以這裡為中繼站的移民,在這裡落地生根;愛爾蘭逃避飢荒的移民湧入這裡;近年兩百的工業化,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勞工到這裡討生活。不同時期湧入這個城市,有著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勞工,豐富了利物浦生活。




「利物浦生活博物館」佔據默西河岸的一個舊船塢(過去船舶舵手用來控制河流運輸的建築),它用一種極為正面的方式,呈現利物浦人民的生活,提供參觀者一個了解利物浦生活的機會。這個博物館的自我定位是:「頌揚利物浦人民的文化、成就與對他們對整個國家的貢獻;提供一個獨特的視野去看一個卓越的城市以及它的市民。」

1993年,利物浦生活博物館開幕。當時,這個由「國立利物浦博物館」獨立出來的小博物館,有三個展覽主題:「賺錢餬口」(Earning a living)、「發聲」(Demanding a Voice)及「默西文化」(Mersey Culture)。目前,這三個主題展集中在博物館建築的右翼,內容仍相當聚焦在勞動、勞工的政治參與以及平民大眾的文化。



2000年7月,博物館建築的左翼以新展覽館的姿態出現。經過四年籌備,新展覽館推出三個主題:「城市生活」(City Lives)、「城市士兵」(City Soldiers)及「河流屋」(River Room)。

「利物浦生活博物館」試圖呈現的「利物浦生活」,已經降低利物浦做為一個以工業勞動為主要特徵之城市的色彩。新展館試圖呈現的城市生活,更強調城市、社區、不同族群的文化多樣性等概念,甚至加入城市市兵這樣的主題,來呈現戰時利物浦人民的生活。

新投資,新的展示手法,跟舊館相比,新館添增了許多互動式設計,展示手法較活潑,也運用更多電子、影像科技。比如,在新展覽館裡,我們很容易地就可以發現配有聽筒的小電子螢幕,以館內自製的簡單影片,介紹不同族群社區文化。又如最受歡迎「河流屋」,讓參觀者走進伴隨音樂以及很有休閒感的設計中,,感受利物浦人的河岸生活,特別是休閒生活。在這個屋子裡,小朋友最喜歡動手玩的,一個是船舵,手握船舵、視線臨海,好似真的上了船。另外一個好玩的是,一台連接屋頂攝影機的鏡頭,人站在機器前面,就可以從調整攝影機的角度,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新館,很多東西是小朋友可以動手碰的,這些新設計更強調互動性、啟發性。相形之下,十年沒有更新的舊展館,仍維持較傳統的展示手法:針對一個個主題,照片混合一些小物件,加上簡短的說明,或配合一段影片放映。

以下簡單介紹利物浦生活博物館的六個展覽主題,我們或許可以從他們取材內容得到一些靈感。



賺錢餬口(Earning a living)

利物浦生活博物館的展覽,從最基本的生存問題--「賺錢餬口」開始。運用許多歷史照片、勞工用的機具、各種物件,乃至引用勞工口述的歷史,呈現過去兩百年來,利物浦人民的勞動故事。這裡的故事主軸包括:


棉、煙草與奴隸

利物浦城市的發展建立在商人的活動上,商人在全世界進行各種商品的貿易,包括棉、糖、穀物、煙草與人力。十八世紀,利物浦變成歐洲奴隸貿易最主要的港口。十九世紀,棉變成最重要的進口商品,當時英國80%的棉貿易從利物浦進出。利物浦的商業與政治活動中心為市政廳與交易館。十九世紀,交易館擠滿進行買賣的商人,這棟建築建於1674年,隨後在1754年為市政廳取代。



碼頭工人與商人

商人的活動創造了大量的碼頭就業機會,碼頭工人被雇為臨時工,每天早上與午餐時間,碼頭工人擠在一起,希望被商人挑上,有工作可以做。碼頭工作被分為裝卸工與搬運工,裝卸工負責裝貨與卸貨,這是一種須要高度技術的工作,船隻的穩定性依賴的是適當地分配要裝卸的貨物。所有碼頭工人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鉤子」,那是一種手握的工具,可以用來移動很重的麻袋。「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鉤子,那種可以跟你的手相稱,你可以用它來工作的鉤子。否則在你一天處理幾百頓的貨物後,你的手可能會流血、紅腫、長水泡。」一個經驗老道的碼頭工人說。



工廠工作

直到二十世紀後半,大部分利物浦的工廠工作仍以進口原料,包括煙草、糖與穀粒為主。十九世紀,煙草是少數幾項提供女性工作機會的工業之一。十九世紀晚期,雅各奶油蘇打餅(Jacob's Cream Crackers)與克羅芙餅乾(Crawford's Biscuits)成為兩個最大眾化的品牌,他們靠的就是進口的原料。1911年,一位在克羅芙餅乾工廠的工人描述:「當我第一次走進機械房,我被工廠的噪音還有鬧哄哄的景象嚇死了,大機器不斷發出撞擊聲,輸送帶發出尖銳刺耳的抗議聲,生麵粉攪拌器的聲音令人懊惱,工作人員互相對著對方咆哮吼叫。」

火車、卡車與汽車

1901年,生產「麥卡儂玩具」(Meccano Toys)的工廠在利物浦開始生產。1930年代末,這個公司僱用了一千兩百名勞工,她們大部分是女性。工廠的產品也多出了發條小火車與小汽車。這些玩具被展示在這個展覽館,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照片,還有曾經在這玩具工廠工作勞工的心聲。

失業與變遷

多年來,每一次利物浦就業結構調整,就常造成失業。默西河岸被遺棄的碼頭正是「改變」所發出的訊號。港口的式微為利物浦人帶來其它的問題,社區被遷離到城市的邊緣,只因為新工業投資在那裡。1949年以來,政府每每試圖借吸引新企業進利物浦,以減緩失業率。1960年代,三個汽車製造廠在默西河岸設廠,包括福特汽車廠。他們承諾盡可能雇傭一萬五千名員工。展覽場擺的一部福特安吉拉,是1963年福特汽車製造場生產的汽車。




發聲(Demanding a voice)

進入第二個展覽空間,主題從利物浦的勞動生活,轉移到利物浦人民鬥爭、以爭取政治發言權的歷史。這部分呈現的收藏品包括:早期工會與合作社運動的旗幟、社會劇變時期的影片、政治抗議的檔案照片。基本上,工會運動、婦女爭取投票權運動、合作社運動,是利物浦人民政治鬥爭史的主軸。
當大部分人感覺到,他們須要對他們周遭的事物有發言權時,政治抗議可能從這裡開始,並近而帶來改變。過去幾個世紀,利物浦一般工人大眾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的方法就是--自發性的抗議。像是1775年船員的暴動,或者是1981年Toxteth的起義。在動亂的年代,許多人團結起來,形成互相支持的組織,工會、合作社,以及女性爭取參政權的運動全都成長於十九、二十世紀,做為一個主要城市,利物浦見證了這些劇烈的社會變遷。


工會

組織工會,展現人民的力量!當工人要求更好的待遇與工作條件時,他們發現,團結起來、組織工會讓他們有力量。十八世紀末,在利物浦最早組織工會的是造船工人、印刷工人與馬口鐵工人,這些技術勞工率先組成工會,證明工人團結有力量。

在英國,旗幟是工會政治參與最重要的歷史紀錄。利物浦生活博物館共收藏有五十面工會旗幟。在以工會為主題的展覽,一幅大型的利物浦馬口鐵工人的旗幟,垂掛在玻璃櫥窗裡。這幅可以追溯到1821年的政治旗幟,是當前英國最古老的工會旗幟。十九世紀末,大量成長的非技術勞工,像是碼頭工人、女裁縫師、煤氣與郵政工人開始組織工會。對碼頭工人而言,組織工會又特別困難,因為他們多是臨時工,更難聚在一起。

1889年,第一個全國性的碼頭工人工會在格拉斯哥成立,很快地就在利物浦有分會。吉姆‧拉金是碼頭工會中最精彩的領導人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演講者。1874年,他誕生於利物浦,父母是愛爾蘭人。吉姆後來搬回愛爾蘭,成立愛爾蘭運輸工會。

女性投票權

女性爭取投票權的運動可以追溯到1865年,但一直要到1918年,這波運動才取得第一波的成果,也就是爭取到三十歲以上的婦女可以投票。
在這個展覽裡,我們看到許多關於這場運動的珍貴照片,包括爭取女性投票權運動的領導人愛琳娜‧羅絲本(Eleanor Rathbone)在愛丁堡群聚集會中的演說。愛琳娜‧羅絲本在這波運動中,不僅是利物浦也是全國性的領導人。由她帶領的女性爭取投票權運動,在1928年開花結果,女性終於爭取到與男性相同的投票權。愛琳娜‧羅絲本在後來成為第一個進入利物浦市議會的女性,也是第一個成為國會議員的利物浦女性。




合作社運動

另一個將民眾集結起來的運動,是合作社運動。

1829年,利物浦的約翰‧芬區(John Finch)成立第一個合作社社團,參與合作社的成員,可以透過共同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降低購買價格。「女性合作社指南」(The Women's Co-operative Guild)成立於1883年,目的在教育女性有關合作社的原則。工人階級的婦女在這個集體運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她們組織起來,討論一些她們認為重要的議題。

透過許多歷史性的照片,這部分的展覽的目的在於讓參觀者了解:

利物浦在英國整個合作社運動中的角色;

知道平民大眾如何在合作社運動中獲益;

發現女性在合作社運動中的角色。 



默西文化(Mersey Culture)

接著是「默西文化」。默西河被視為孕育利物浦文化的生命之河,運動(特別是足球)、劇場、文學、音樂傳統,是利物浦城市生活的主要元素。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

自六○年代改變全世界大眾音樂的披頭四,利物浦其它知名樂團,以及這些樂團常駐唱演出的幾個俱樂部,包括「洞穴俱樂部」(Cavern Club)等等的照片。透過自動點唱機,我們可以回味一下六○年代利物浦頂尖樂團的演唱。

還有,不要忘記,利物浦愛樂交響樂團也是世界有名的。這裡當然免不了要介紹一下利物浦在古典音樂中的角色。

然後,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收藏,展現利物浦人對足球、賽馬的狂熱。

還有一個佔據整面牆壁的書櫃,收藏利物浦最頂尖的劇作家及作家的作品。

這個主題裡,最受歡迎的展出是,在英國播出十幾年、以利物浦為故事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小溪邊」(Brookside)。這裡有「小溪邊」的片頭音樂、整面牆的劇照,參觀者還可以找出連續劇中的任何一集來回味一下。






城市生活


逛完舊館的三個展覽,進入博物館建築左翼的三個新館。
一走進新館,參觀的人會忍不住駐足觀賞的,是一支兩分鐘的短片。沒有語言,只有配樂,單純地以影像呈現利物埔不同社區、不同階級、各種各樣人的面貌。
在參觀過舊館,腦子裡都還是工人階級的運動與文化後,新館的展覽,以呈現「城市」「社區」「族群文化」等意象,打造參觀者對「利物浦生活」的印象,這部分叫做「城市生活」。
透過影片剪輯、錄音帶與一些物件結合起來,這部分的展覽展示利物浦多元文化的活力,試圖讓參觀者發現:

人們如何生活、工作,以及形成他們的社區;

發現利物浦孩童在承平與戰爭時期的經驗;

學到這個城市在健康、教育與住房供給等方面的變遷;

探索這個城市中豐富多元的信仰。




抵達與安頓

這裡講的故事是:利物浦是個靠貿易起家的城市,它的碼頭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帶到這個城市。於是,我們看到來自中國、印度、歐洲、非洲與愛爾蘭的人民,帶著他們不同的語言、信仰、風俗習慣與音樂,來到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滿是德國人、猶太人、威爾斯人、愛爾蘭人與荷蘭人…碼頭令人覺得驚奇!」1900年,奧古斯都‧約翰(Augustus John)坐上汽輪離開愛爾蘭,抵達利物浦時這麼說。

利物浦港的繁榮貫穿十八、十九世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他們之中,有人是船員,有的是商人,有船建築商和旅客。各種商業活動在碼頭成長,碼頭工作提工無數勞工食物飲料、棲身之處與娛樂活動。隨著貿易量日益擴張,也為這個城市帶來各種各樣的群族。

在這博物館,我們發現以下的故事:

中國船員在十八世紀抵達利物浦,造就利物浦有歐洲最古老的中國人社群;

超過九萬個愛爾蘭人,以飢荒難民的身份,在十九世紀湧入利物浦;

蘇格蘭人在十八世紀移居利物浦,許多人在船舶業找到工作;

猶太人於十七世紀首度來到利物浦,更多猶太人後來因為逃避歐洲的迫害而來到這個城市;

本來要前往美國新大陸的旅人,在利物浦發現可以安頓自己的社區,而決定留在這個城市。

透過文化物件、照片、服裝與一些口述歷史,城市生活描繪了利物浦人民生活的豐富性。



節慶與信仰

信仰將社區緊緊地綑綁在一起,移民透過共享的信仰而得以獲得力量,他們蓋教堂、清真寺、猶太教堂與神殿,在敬神活動中相遇。城市生活反應不同的信仰,透過宗教物件、祈禱書等收藏品,以及信徒的口述,表達利物浦人民的宗教生活。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可蘭經抄本,回教徒的念珠與羅盤、五萬名天主教徒集會的圖像、以化身呈現印度教三大神祉之一Vishnu的十個主要典型、印度的錫克教徒信仰最有力的精神象徵、中國人的家祠。


音樂與慶典

音樂與慶典是許多移民社區的重心。這些活動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歸屬感,提供移民與遠方故鄉的聯繫。傳統音樂與節慶形式,在移民社區有了新的表現方式,它們出現在城市的許多俱樂部、酒吧、唱詩班、家庭與慶典活動。
城市生活呈現這些極不同之文化傳統的活力,透過樂器、服裝、錄音與影像紀錄呈現過去兩百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舞龍隊伍、認識愛爾蘭人在利物浦的Céili 樂團、凝聽迦勒比海人嘉年華會的鋼鼓樂隊、聽超過一百年之久的威爾斯唱詩班,還有這個城市有關中國拱門背後的風水的傳說。

家庭與社區

用許多照片,十九世紀以來利物浦的社區與家庭生活被呈現出來。商店、市場與酒吧都是城市生活的重點。城中心各地的酒吧,是利物浦人聚會最重要的地方,這裡展出一些城市酒吧的照片、啤酒廠的瓶子與小酒館的帳單等等。這裡也展示一個二十世紀早期、一家炸魚與薯條餐館用的油炸煎鍋,提醒參觀者,這是英國過去一百年最大眾化的外帶食物。



住房與家

歷經十八、十九世紀的快速成長,大量的勞工、移民湧入利物浦,對住屋產生大量需求。透過許多圖片,這個展館呈現利物浦一些知名建築,對比呈現西佛頓公園周圍散佈的宏偉別墅及利物浦窮人的房子。
在這區,參觀者可以走進一個陰暗簡陋的小房子,它再現一個利物浦的舊法院-一點也不衛生的院子,周圍是狹窄骯髒的住宅的圓花窗。法院、地窖與濟貧院曾經一樣糟。這個陋室裡,放映一支由利物浦生活博物館製作,以利物浦住宅變遷為主題的影片。這是這區最受歡迎的展覽。
同時,這裡的展覽也呈現利物浦住宅面貌的變遷。為解決都市住屋不足與貧窮問題,二十世紀,利物浦有了「公共住宅計畫」。這裡呈現不同階段的住宅計劃的成果,像是英國第一個市立公寓「聖馬丁農舍」 (1869)、首創使用前澆鑄混泥土的愛爾頓街廉價公寓,以及利物浦第一棟二十二層的高樓。
一個1930年代的廚房也被完整地展示出來,瓦斯炊具、深洗水槽與下水道設備裝置,還有食譜以及用來幫助家庭儲存二戰期間的食品配給的器具。

1938年的電影,「工人的家」(Homes for Workers),也在這個展示館播放,我們可以看到貧民窟被拆除、新公寓發展,家庭需求如何在新計劃中被考慮等等。



城市士兵

透過影片、錄影帶、回憶錄,以及制服、紀念章、戰利品與武器等收藏品,呈現城市士兵的生活與歷史。

「君主軍團」(King’s Regiment)是英國最老的軍團,創立於1685年,它在1881年成為利物浦軍團,現在則跟曼徹斯特軍團合併。幾個世紀以來,不管在戰時或太平歲月,它是不計其數的男人的生活方式。軍團成員在二戰期間,服務於亞洲、非洲、美洲與愛爾蘭。

根據利物浦生活博物館的資料,這部分的展覽試圖讓參觀者了解:士兵的社會與家庭生活;在戰爭藝廊中感受到戰爭的危險性;了解利物浦的兼職與短期士兵;發現戰爭結束,士兵離開軍團之後的生活;學會如何尋找君主軍團過去的成員。



河流屋


最後一部份是「河流屋」。這部分的展覽意圖呈現,默西河在利物浦人民生活與城市歷史中的重要性。默西河豐沛的資源為這個城市帶來財富,也讓這個城市意識到河岸之外的廣大世界。它也提供一種挑戰,成為隔離河兩岸不同社區間的藩籬。透過許多圖片與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中古世紀渡輪的歷史、過去八百年來濱水區的改變、過往年代的游泳衣等等。


在龐大博物館群下-「利物浦生活博物館」組織運作

英國「利物浦生活博物館」成立於1993年,是「國立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National Museums & Galleries on Merseyside, NMGM)所屬機構之一。

整個博物館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1年「利物浦博物館」的創立。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986年,利物浦幾個博物館與美術館,組成「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成為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經費的國家級博物館。默西河畔博物館群目前已成長到共有八個機構,分別是:

利物浦博物館(Liverpool Museum, 1851年成立,1860-1年間開幕)

沃克美術館(The Walker, 1877年開幕)

列芙女士美術館(Lady Lever Art Gallery, 1922年開幕)

莎德列議會(Sudley House, 建於十九世紀初)

默西河岸海事博物館(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 1980年開幕)

利物浦生活博物館(Museum of Liverpool Life, 1993年開幕)

國立皇家關稅與貨物稅博物館(HM Customs & Excise National Museum,

1994年開幕)

維護保存中心(The Conservation Centre, 1996年開幕)




任務與工作

「國立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NMGM)的任務定位是:透過展覽、教育、諮詢、考古挖掘與田野工作、科學與歷史研究、維護建築與收藏品等工作,達到提倡公眾享受與理解藝術、歷史與科學的任務。根據館方的統計,這個博物館群自成立以來,吸引了近百萬名訪客。過去十年,NMGM贏得十七項全國與國際性的教育、旅遊、建築與學術成就獎項。
根據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提供的資料,該組織擁有超過一百萬件的館藏品,博物館群每年:
1. 處理超過兩萬件收藏品的詢問
2. 維護三千件物件與藝術品
3. 提供超過100次的展覽借出,總共有1500個物件與藝術品出借
4. 提供教育方案與活動給學校學童、年輕人與成人,每年透過正式學習活
動所服務的學生有15萬名
5. 每年舉辦數百場課程、演講、活動
6. 出版學術性與大眾出版品
7. 組織重要展覽



組織編制

「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的最高決策機構是一個由16位信託管理人組成的委員會。這些信託管理委員的背景是:地方企業主、博物館資深專業人士、工商銀行家、投資策略專家、利物浦市議會議員、藝術史、建築等不同背景的學者、資深媒體專業人士。現任委員會主席大衛‧麥克多尼爾(David McDonnell),是「國際管理夥伴」(International Managing Partner)索恩頓獎助金(Grant Thornton)的主席,他自 1995年起,即擔任NMGM的信託管理委員會主席。

同時,博物館群登記為NMGM企業有限公司,經營附屬於各博物館的商店、咖啡廳,以及提供會議服務,創造博物館群的營收。整個組織共雇用550位工作人員 ,維持博物館一星期七天,一年360天開放。

基本上,默西河畔這個龐大的博物館群,其經營管理是非常中心化的。除了個別博物館會有其所屬展覽主題的展覽專員外,其餘工作多數中央化。舉凡各博物館所需的展覽設計、影片拍攝、打字、館藏品保存維護,都是中央化管理。他們有一個類似博物館群總管理處的行政部門,另有經營部門。其組成如下:


◎行政部門

總館長

社團組織服務處處長

公共服務處處長

發展與交流處處長

博物館秘書

總館長個人秘書兼經營管理小組秘書

◎經營部門

教育主管(Head of education)

美術館經理人(Keeper of art galleries, 負責the Walker, Lady Lever Art Gallery and Sudley House)

維護保存經理人(Keeper of conservation)

利物浦博物館經理人(Keeper of Liverpool Museum)

默西河岸海事博物館經理人(Keeper of 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負責國立皇家關稅與貨物稅博物館與及利物浦生活博物館)

經費來源:中央政府與基金會

自十九世紀「利物浦博物館」成立至今,NMGM就依賴大量的個人與企業贊助。今日,這個博物館群登記為免稅的慈善機構,靠企業、信託、個人、基金會的捐助,得以進行包括展覽、採購、保存維護、教育等工作,並舉辦博物館之外的各種延伸活動。

目前NMGM每年接受英國中央政府一千三百萬英鎊的補助。這筆經費由「文化、媒體與運動部」提撥。針對2001-2004年NMGM所需經費,NMGM的信託管理人與「文化、媒體與運動部」簽署一份「2001-2004年NMGM基金協定」(NMGM Funding Agreement 2001-2004)。為執行這項三年合約,信託管理人的目標是在三個財政年度裡,將一千三百萬英鎊的經費補助運用掉。在這個協定下,博物館群所呈現的一切,將由基金協定監管。監管的結果可能影響這個博物館群接下來所能得到的經費補助程度。

NMGM其它重要經費來源還包括:

1.歷史遺產樂透基金(Heritage Lottery Fund)

2.歐洲地區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

3.小森林基金(Little Woods)

4.法人組織等贊助單位,主要是一些基金會

目前,NMGM的經費主要運用在以下幾個項目:

1.四千萬英鎊投資在三棟列名在階段二的建築物

2.展示倉庫收藏的三萬件物件與藝術品

3.刷新一萬六千平方公尺的歷史建築

4.改善給殘障人士使用的設施

5.活化美術館八千平方公尺的空間給予大眾使用

6.提供學校與大學更多參與博物館群的機會

7.在建設階段創造五百個工作

8.在完成後提供五十個固定工作


經費來源:企業贊助方案

NMGM提供給企業的贊助方案,非常詳盡,各種贊助方案,任企業選擇。
「企業贊助方案」向企業喊話,指出:「藉著發展與NMGM的關係,你的公司可以在地方上建立起關懷文化、藝術、終身學習與地方社區的形象。」

NMGM特別強調,NMGM所有的計畫、展覽與活動,都有行銷、媒體與公關活動。藉由這些活動,企業可以增加公司名號與形象商標在各大媒體前的曝光率。NMGM提供給企業的贊助方案有以下幾類:

1.短期展覽

2.教育

3.擴大服務計畫

4.出版

5.或者加入「企業夥伴方案」(Corporate Partners Programme)

「企業夥伴方案」(Corporate Partners Programme)強調,參加企業夥伴方案可以打造企業形象,並獲得租用會議場地與展覽場地等優惠。這項方案有三個不同等級:

1. 捐助人(Benefactor):每年一萬英鎊外加稅

2. 會員(Member):每年五千英鎊外加稅

3. 夥伴(Associate):每年兩千五百英鎊外加稅

不同等級的贊助者,其享有的權利義務寫得清清楚楚,包括針對個別展覽,不同類的贊助人可以拿到多少張免費入場卷,該公司行號在各種活動中的曝光程度(比如會不會有你公司的名字在新聞稿、在海報上),租借場地的折扣等等。

NMGM的方案內容特別指出,他們提出的每套贊助方案,都可以依個別企業的需求量身訂做。光是看這些方案,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博物館群的「企業化」經營程度。



民眾小額捐款 博物館之友

儘管民眾的小額捐款,不是這個龐大的博物館機構的經費重點,但向民眾募款被視為一個生產民眾對這個博物館的認同與參與感的策略。NMGM針對一般民眾的募款宣傳是這樣寫的:

為你打造一個更大更好的博物館,我們正在默西河畔為你蓋更大更好的博物館與美術館。「NMGM邁向未來」的計畫總共須要四千萬英鎊,目前我們已經募集95%的經費,最後的這一點經費須要你的幫忙。

根據他們的資料,自這項公開募款以來,已經有超過五百名的個人捐款,金額已經超過一萬英鎊。而這項募款活動,主要是靠博物館之友組織--「NMGM之友」(Friends of NMGM)的推動。NMGM鼓勵民眾加入博物館之友,以定期收到會訊、享有博物館附設咖啡廳與商店的折扣、免費入場等做為號召。

目前,「利物浦生活博物館」是「默西河畔博物館與美術館群」中,組織規模最小的一個博物館。從NMGM的組織規模與經費來源,信託管理委員會委員的背景,乃至博物館所提出的企業贊助方案,都可以看到這個博物館群的經營相當「企業化」,組織較正式與也較科層化。受到中央政府經費補助,積極與企業發展緊密關係、擅長行銷,在英國競爭激烈的博物館事業裡,大概算是經營地比較「成功」的博物館。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這整個組織擁有龐大的行政管理中心、積極於行銷,卻沒有工作人員協助社會與社區史展覽專員整理口述歷史的訪問錄音帶……。什麼是「成功」的博物館的定義,或許還有待討論。


資料來源: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